驾驶电力“小黄车”驶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如入画屏,一步一景。田垄间,千亩麦田泛起金波,夏粮开镰在即;大棚内,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游客络绎不绝;农户家,村民笑声此起彼伏,共富希望满怀。“三农”发展,电力护航,建强“电力引擎”是赋能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的“硬核支撑”。
电通水畅育“粮芯”
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农场万亩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内的“看禾选种”示范基地,遴选种植的小麦、玉米、向日葵、辣椒四大类作物的90个优良品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为巴彦淖尔市农业生产打造“良种宝库”。
稳定的电力是良种培育的底气。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农垦供电公司针对示范基地建设的农业生产特点和用电需求,总投资238万元,加速推进乡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10千伏线9.974公里,新建0.4kv线路0.807公里,新增8000kVA调压器一台,有效缓解供电半径过长导致的低电压等问题。
基地内,随处可见高效运转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得益于电力部门开发的‘水资源管理+电力大数据’‘以电折水’计量数字化平台,村民用了多少水,只需看电表用了多少电就行了,节水省肥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临河农场场长点赞道。该公司通过联合临河区水利局实行一井一户一表单独计量,基地农作物完全实现了以需定水、以需施肥,种植良种亩均产量提高200斤左右。
村网共建“赋”新能
村企联动,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高品质用电需要,是该公司赋能乡村振兴关键之举。“村里有了电力驿站,咱也不用跑到营业厅办业务了,家门口办业务真的很方便。”富强村村民感慨地说道。依托“村网共建”电力服务驿站,电力人员每周驻点开展业务咨询、快速抢修、预约上门等行动,实现咨询、办电不出村。
“电力驿站”创新推出“电管家+网格员”双联动服务模式,为该公司服务“三农”再添新动力。该服务是以村社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电管家向网格员推送停送电、电力优惠政策等信息,配合社区、网格员担任用电安全卫士、设备管家、能效分析电管家、金融服务电参谋、延伸服务电保姆等,为基层用户解决各类用电问题,最终实现咨询业务“一次性告知”,简单业务“一次性办结”,复杂业务“首问负责”全环节跟办,提升村民幸福用电指数。
同时,该公司将电力服务驿站作为缩短服务半径联系群众的纽带,用电问题排忧解难的港湾,打造三分钟抢修服务圈,做到故障报修迅速响应,用电问题及时处理。常态化开展上门送服务,发放台区经理联系卡、加微信,积极宣传用电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针对孤寡老人、病残群众,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免费更换老化开关线路,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保障安全可靠用电。
飞线整治“靓”颜值
夏日绚烂,富强村,这个颇具江南水乡风貌的村落正在经历一场美丽蜕变。该公司共计投资61万元,将推进农村地区线杆布局优化行动列入乡村电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内容,以“除废线、并散线、理乱线、巧走线”为原则,对垂落、缠绕、附挂的线缆进行贴墙、捆扎,确保线路排布规范、村容整洁有序。
“没整改之前,看着‘杂乱无章’的线路总觉得不太舒服,现在好了,清理完了,出门更安全了,环境看着也更清爽了。”家住富强村村民李占利指着焕然一新的线路,满意地说道。乡村旧貌换新颜,整治的是“线”,连接的是“心”。为有效消除“空中飞线”安全隐患,截至目前累计完成453处的线路整治。
同时,该公司以“田园、村庄、公路”三个重点区域杆线整治为脉络,通过“并杆、移杆、减杆”三步走,在有条件地区加快推进杆线入地。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引导合理共杆,推进杆线规整,减少电线杆影响农宅、占用农田等现象。同时,对有危险性的杆线加强安全标识设置,实现了5个行政村杆线序化,共拆除电杆35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铺好“环境底色”。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河套田野上,该公司将持续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积极探索乡村共富密码并开展深入实践,打通农村产业发展的“电力血脉”,谱写“电足、业兴、民富”的乡村新篇章。(王馨伟)

关注精彩内容